
  
  
  
自1911年瓦西里·康定斯基創作出世界上第一幅抽象畫后,荷蘭畫家蒙德里安以《紅黃藍色塊組合》繼續將抽象主義發揚光大,自此,抽象主義便開始聞名于世,并不斷被開拓創新。
抽象主義強調藝術作品的形式元素,如色彩、線條、形狀和空間組合,而非內容敘事。而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抽象主義更多被賦予文學上的意義,多為抒發非正常情況下的精神狀態,用更為“瘋癲”的方式表達內心的情緒,也因此有了相應的“抽象畫”。了解到學生們對抽象藝術的喜愛,也為了培養孩子們理解藝術多樣性,開拓藝術視野,我校開展了關于“我的抽象畫”的畫展活動。
我們鑒賞了達·芬奇的《蒙娜麗莎》,蒙克的《吶喊》,并將他們與我們耳熟能詳的動漫形象組合,進行二次創作。利用漫畫的形式創作短幅漫畫,以詼諧幽默的語言為它們賦予靈魂,如“你好,打工藝術家”、“橫掃道德,做回自己”、“你還活著嗎?仿生”等。開發思維,打開想象的窗戶,放飛手中的畫筆,在畫紙上“肆無忌憚”地做自己。
畫畫是一場修行,我放下筆就不畫,拿起筆就畫,我們都是自己人生是主角。抽象畫畫的不是其他,是此時此刻的我們自己。愿我們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 上一篇: 教學方法和手段之一——傳統教學手段
 - 下一篇: 沒有了!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