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如何在聽課中成長自己(一)
作為一名教師,聽課時應該掌握哪些技能,才能提高聽課的實效性?
聽課不僅是學校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工作,更是教師專業成長不可或缺的一種常規的、容易操作的教學研究形式。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深入,越來越多的教師已經深刻地認識到聽課對自己專業成長的重要意義。
因此,他們在上課之余能夠經常去聽同行的課,甚至尋找機會積極參加學校或教研部門組織的各種活動,去傾聽名優教師的課。然而,我們在對教師聽課的積極性感到欣慰的同時,卻不能不對教師聽課中普遍存在的
“高耗低效”的現象給予高度的關注。
下面想從聽課的操作層面,談談作為一名教師,聽課時應該掌握哪些技能,才能提高聽課的實效性。
宏觀 “看” 整體
課程改革使
“教”和“學”的方式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領導者”,而是課堂教學中與學生平等的一員,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參與者、指導者;教師不再是學生學習的“講解員”,而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引路人”;教師要盡量減少對教學時間和空間的占有,把更多的教學時空讓給學生……課程改革的這些教學理念都要融入我們的實際聽課中去。
要運用這些理念去觀察和把握授課教師的教學思路是否清晰,教學方法是否得當,重點是否突出,難點是否攻破,知識建構是否合理,訓練是否有效,活動的效果是否好,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是否高,各環節的時間安排是否科學,教師的數學功底和教學基本功是否深厚和扎實等等。從而從整體上對所聽的課給出一個宏觀的評價(如優秀、良好、一般、較差;或劃分 A、B、C、D等第,等)。聽課教師只有從整體上觀察,從宏觀上把握,才能對一節課的優與劣、高效與低效、成功與失敗作出科學、準確的評判。
微觀 “品” 細節
“細節決定成敗”,一節課成功與否,往往與教學過程中教師對細節的關注和處理的靈活程度密切相關。因此,聽課還要對授課教師設計的每個教學環節進行認真思考和分析,特別是對一些重要的教學環節,要細致入微地“品味”,認認真真地推敲。
既要深入思考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在數學知識的形成、發展和應用過程中的作用,更要推敲其創新性與合理性問題,如,這些細節對揭示數學本質有什么幫助和作用;這些細節是否能夠促進知識的建構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
這些細節對支持數學活動有什么作用,哪些細節設計的比較恰當、合理;哪些細節的設計需要改進,怎樣改進,等等。甚至在關鍵之處要對教師和學生所說的每一句話、所用的每一個術語、活動中的每一步操作等,都要仔細斟酌、認真推敲。因為教學中的亮點和瑕疵,往往都隱藏在教學過程的細節中,一剎那、一瞬間,稍縱即逝。聽課教師只有對授課教師的每個教學細節認真聽、全面看、用心想、仔細品,才能捕捉住這些智慧火花,并發現不足和問題。
關鍵 “抓” 要領
新課程理念下一節課的成功與否,關鍵是看教師如何通過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去
“學”。所以,聽課不但要“聽”,還要“看”和“記”,更要“思”,做到聽、看、記、思的有機結合。這就需要教師要正確掌握聽、看、記、思的要領,才能提高聽課的實效性。
1.聽什么、怎樣聽
聽課時首先要做到集中精力。一要聽教師的教學語言。不但要聽教師的語言基本功(如語言是否清晰流暢、是否簡練形象、是否使用普通話、學科術語的表述是否科學準確等);還要聽教師的語言藝術(如,對問題的提出與闡述、對教學內容的分析與講解、對學生的引導與評價、對教學環節的過渡與銜接等,是否嚴謹、直觀、生動,是否具有感染力、驅動力,是否具有激情等)。二要聽學生的課堂發言。傾聽學生的發言能夠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內化的程度,發現學生有創意的見解和思維障礙,了解教學的真實效果,為教學評價提供依據。聽學生發言主要要聽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是否正確,是否能夠清楚地表達,語言是否流暢,有沒有自己的觀點,其觀點是否有創意,能不能提出有見解的新問題,學生交流時的談話,小組討論后學生代表的發言等。
2.看什么、怎樣看
首先,要看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得好不好。
(
1)看教師對課標的把握、對教材的領悟和處理是否準確到位;
(
2)看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過程的安排是否有利于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
(
3)看教學活動的設計和組織是否切合教學實際和滿足學生需求,是否有利于學生的參與和體驗(主要看是真活動還是偽活動,活動中學生是智力性參與還是形式上參與,是大多數參與還是個別參與);
(
4)看教師的教學是不是充滿激情,能不能振奮學生;
(
5)看教師的專業功底和教學基本功是否深厚和扎實,有沒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
6)看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有沒有運用,使用是否得當,等等。
其次,要看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沒有得到充分體現。
(
1)看學生參與活動的機會的多少。如,活動的次數,參與活動的人數,回答問題的人次等;
(
2)看學生在活動中的狀態。如,是否善于動手操作,與同學交流時是否善于發言,小組討論后是否能積極勇敢地匯報,是否能夠提出有一定價值的問題,學生板演的情況等;
(
3)看學生在探究問題中的表現。如,對問題是否善于思考,是否會思考,是否敢于發言,是否會發言(即發言的水平)等;
( 4)看學生的學習氛圍是否高漲。如,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參與活動的熱情,師生配合的默契程度等;
(未完待續)
- 上一篇: 教案必寫內容
- 下一篇: 教師如何在聽課中成長自己(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