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做好孩子中學階段家庭教育工作主要有 6 種方法
一、思想引導法。中學生已經基本脫掉小學生的稚氣,但又不像成年人那樣思想成熟,他們精力充沛、求知欲強、上進心強;同時,由于思想發展未定型,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家庭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要緊密聯系孩子的思想,從意志品德、遵紀守法等方面進行引導式教育。堅持不懈地向孩子灌輸知識就是力量的觀點,叫響“學生不學習不算盡責任,學習學不好,不算好學生”的口號。引導教育不可一味關在家中講道理。要善于搞好“結合”、“滲透”,把家庭引導結合滲透到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中去,針對孩子的學習任務、現實思想、生理健康等特點,見縫插針地進行引導,有的放矢做工作。
二、目標鼓勵法。學習中目標鼓勵,就是根據“水漲船高”的道理,幫助孩子設計學習目標,來激發積極性,使孩子不斷向更高的知識高峰攀登。大量事實證明,印實可行的學習計劃目標可以催人向上。因此,家長要根據孩子思想素質、文化基礎、承受能力,制定切合實際的學習目標。為孩子制定的目標,既要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又要通過努力可以達到;既要有年度目標,又有月、周短期目標。在明確整體目標同時,還要分科目制定逐日完成的小目標,依次實現和突破,不斷“添油”、鼓勵,使孩子像上樓梯一樣,一步高一步。為使孩子目標裝在胸中.家長可制作成績―覽表,利用《學校和家長聯系本》,將孩子每次考試、測驗成績,直觀地用曲線反映在坐標上,使孩子、家長一目了然。對完不成指標的科目,家長要及時進行補課,或找人幫助。
三、形象感召法。教育實踐證明:“喊破嗓子,不如做好樣子制定切合實際的學習目標。為孩子制定的目標,既要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又要通過努力可以達到;既要有年度目標,又有月、周短期目標。在明確整體目標同時,還要分科目制定逐日完成的小目標,依次實現和突破,不斷“添油”、鼓勵,使孩子像上樓梯一樣,一步高一步。為使孩子目標裝在胸中.家長可制作成績―覽表,利用《學校和家長聯系本》,將孩子每次考試、測驗成績,直觀地用曲線反映在坐標上,使孩子、家長一目了然。對完不成指標的科目,家長要及時進行補課,或找人幫助。教育實踐”。很多孩子品學兼優、誠實勤勞、文明禮貌,固然是學校、社會教育的結果,但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長的表率作用,對孩子健康成長有著強烈的感召力。因此.只要家長強化“為國教子”的意識.努力工作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為孩子做出樣子,就一定能夠帶出你所理想的孩子來。
四、談心疏導法。熟話說“知子莫如父”。家長要針對孩子在不同時機、不同原因中暴露出的心理、思想問題,及時進行談心疏導。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做到“三勤”,即勤了解孩子在學習中的思想反映;勤觀察孩子在學習中的精神狀態;勤談心及時疏導孩子的思想疙瘩。對因階段性身體素質差,學習跟不上的,要多鼓勵少指責,幫助其“趕隊”;對因對學習科目不感興趣產生厭煩情緒的,要勤敲打多引導,幫助增強興趣;對因考試成績不理想而泄氣的,要心平氣和地幫助其分析原因,找準癥結,鼓勵士氣;對因在校和同學老師發生口角,影響學習勁頭的,要耐心開導,熱情幫助化解。另外,家長在與孩子談心時,不但要告訴孩子“怎樣做”,而且要讓孩子明白為什么“這樣做”,從道理上說服孩子,在談心的方式上也應該選擇合適場合,這樣才能起到更好效果。
五、獎懲激勵法。在思想教育的前提下,運用獎勵、批評手段,也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一種有效方法。獎勵要以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為輔。如孩:廣考試成績突出,在學校獎勵的基礎上,家長可口頭表揚,還可以向親友通報,擴大贊揚范圍,也可以優先購買學習用品、日用品,還可以逛公園、打游戲機(家用)、看電影等。對學習不認真,考試成績較差時,要嚴厲批評,該處罰的一定處罰。使孩子始終都有一種學習壓力,切實改變“學好學壞一個樣,學與不學一個樣,學多學少一個樣”的現象,創造好學上進的光榮風尚。
六、生活調節法。身強力壯,精神飽滿是搞好學習的基礎條件。家長要講究科學方法,調節好孩子生活,讓孩子在有限的條件下吃好玩好,創造有利發揮智力效益的環境。家長要利用節假日、工作學習間隙,多組、織開展家庭文體比賽、故事會、知識競賽、遠足郊游活動,調節孩子生活。同時還要根據孩子生理承受能力,科學安排學習,做到有張有弛,勞逸結合,保證孩子以飽滿的熱情、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
讓學生感受到你對他的愛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教授林崇德曾經說過:“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師對學生具有愛心,就會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際關系,是教師減緩壓力、樂觀看待生活的重要因素。
剛任初一年級3班班主任,才二個月不到我就發現濤文同學喜歡吵事、打人,討厭學習,上課不注意聽講,走神、搗亂、睡覺,對一切學習活動如練習、作業、考試等漠然置之。當我批評他時,他眼中競流露出仇恨的目光。他只有12歲,我又是與他接觸才二個月的新老師,他為什么會如此仇恨我呢?
通過了解觀察,我發現濤文同學的情緒十分不穩定,行為習慣也較差,性格反叛,不遵守紀律不聽安排,任性沖動,常做出一些傷害同學的行為,人際關系極差;與他談話,他總是答非所問或頂撞老師…….?通過家訪,我知道了他的家庭情況,父親初中沒畢業就在外面闖天下,十多年下來,通過努力自己成了大老板,濤文是他與前妻的孩子,由爺爺奶奶撫養,上小學6年級才回到爸爸和繼母身邊生活。父親很忙,一個月也難得回幾次家,沒時間管他;繼母整天在家打麻將,很少過問他的事,也無暇照顧他,他感受不到愛。家中人來人往,十分嘈雜。在這種環境中成長,使他的思想不易集中,思維常被無故打斷,缺乏分辨行為對錯的能力,也沒有人幫他糾正不良的行為。感受不到愛,他就不會使用愛的方式生活,性格就會變得沖動,并且交往水平低,缺乏溝通、協作的能力。
缺乏愛,是濤文存在諸多問題的關鍵所在。他心靈的荒漠中只要能感受到愛就會生長鮮艷的花朵。首先我將他的座位從最后一排調換到前排第二個座位,讓他在每個老師的目光下學習,并時刻鼓勵和關心他,時常用眼光來告訴他哪些行為是對的,哪些行為是錯的。他開始發現自己成了別人關注的對象,有了被“關注”的感覺,為他去感受“愛”做了鋪墊。
一有時間,我就找濤文用聊天式的方法談話,細心地詢問他在生活和學習上的小事情、小問題,發現問題時我就采取有針對性的手段和措施指導和幫助他。并告訴他,老師喜歡每一個學生,每一個學生都是老師的孩子一樣,老師會像父母一樣愛他們。聽到這些,他都會高興地點點頭。學生的心是敏銳的,誰愛他,誰討厭他,他心里十分明白。濤文的心是愛的荒漠,對于愛,他的感覺更敏銳。他在我的關注、談話和關心中覺察出老師是愛他的,所以,濤文一遇到困難就喜歡來找我。
同時,我也在不斷地幫他改善好人際關系,首先要改變他的心理狀態,為了改變濤文過于敏感的心理,我教他用“愛”去處理人際關系,只有用愛的方式來交往,才能使彼此都開心愉快;時常進行心理位置互換,培養他設身處地為同學著想的情感,養成謙讓、合作的習慣;教會他怎樣合作才能完成共同的任務,怎樣通過溝通去結交同學,怎樣去關心同學等等。并把他欺負同學時,將別人受委屈、難過的心情攤開來,讓他充分地去體會這種感覺,讓他知道原來同學被他欺負時是如此的難過。在以后他基本能夠用友好的方式與同學交往,發生矛盾時,也能適當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學習成績也在不斷提高,上課基本上能認真聽老師講課,作業能按時完成,圓圓的大眼睛時常都帶著笑意……
學校組織作文比賽,?我鼓勵他參加;在老師的指導下他不斷地修改自己的參賽文章,?最后作文獲得了二等獎。我在全班同學面前大力表揚他,我說:同學們,班級就是一個大家庭,每個學生都是家庭的成員,每個成員都應想辦法為家庭爭光;今天,濤文就為我們這個大家庭爭得了一份榮譽……這時全班同學都對濤文投以贊賞的目光和熱烈的掌聲。濤文對同學也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由于濤文的問題癥結在家庭,如果沒有家庭的配合,我的努力只能是成功一半。因此,我多次去家訪,和他父親與繼母講明濤文的情況,與他探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引導他們如何去愛這個孩子。他們很快就轉變了思想,知道怎樣去關心濤文的學習、生活,經常與濤文聊聊天,看看他的功課,聽他說說學校里發生的一些事情和故事。一家人開始了其樂融融的生活……
要教育好學生,教師首先要真正了解、理解、尊重、愛護學生,每個學生都具有人格、個性、思想和情感,他們懂得尊嚴,更需要尊嚴;年齡雖然不算大,卻正在成長變化,盡管他們日趨成熟,但終究不是成人,出現差錯是難免的。故而,老師不要輕易下結論,認為學生的行為偏差屬于思想道德敗壞。
做為一個好老師,只有走進學生的心靈才能透視學生的內心世界,摸準學生的脈搏,傾聽學生的心聲,與學生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幫助其排憂解難化解心理壓力,排除心理障礙,有效地激發其內在的積極性將教育的要求有機地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和行之有效。
- 上一篇: 家長如何才能獲得孩子門的尊重呢?
- 下一篇: 如何讓孩子重視父母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