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讀教材,教師備課的核心環節
教師備課首先要認真分析研讀教材,在正確領會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設計課堂教學。數學特級教師林俊老師從教
20余年,充分認識到研讀教材應該是教師備課的核心環節。教師備課首先要認真分析研讀教材在政確領會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設計課堂教學
。
因此
,
鉆研教材是備好課
、
上好課的核心環節
。
一、
理清脈絡,用好教材資源
。
整體研讀
,
抓住聯系。
整體研讀
,
主要是指鉆研單元教材。一個單元的內容通常包括許多知識點,這些知識點是依據學生的認知心理,由簡單到復雜,由此及彼有層次的安排,以便學生逐步認識、積累和掌握相應的知識內容。如果能了解一個單元的整體結構,把握知識發展的線索,從中理清學生的學習過程
,
便可以依據單元內容的結構引導學生以已有知識為基礎,探索和認識新內容
。
從整體上認真分析一個單元的教材
,
能使我們理清教材內容的來龍去脈和縱向聯系
,
正確的確定單元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有的放矢的進行教學
。
課時分析,突出重點。
從數學發展史來看。人類對數學的認識存在著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例如,由數字表示數發展到字母表示數
,
從研究數的計算發展到研究運算定律,也都是
質
變。這些質變在教材中就是重點,所以數學知識中的飛躍,學生認識上的轉折,也就是教材的重點。同時,教材的重點也是
“
雙
基
”
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在分析教材時,必須明確教材的重點,教學時必須突出重點,以保證學生正確理解。對于教學重點,如何引導學生理解,可設計多種策略,
做到重點之處細細描繪,其余部分一筆帶過
。
二、
化靜為動,激活教材資源
。
教學時如果照本宣科,不利于引發學生產生問題,不利于促進學生的思考和探究,不利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要改變這種狀況,就要求教師激活教材資源,改變教材的呈現方式,把靜止的畫面變為動態的情境
,
把教材
“
冰冷的美麗
”
變成學生火熱的思考,使之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激發學生產生數學問題和主動建構知識
。
我們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種
:
一是借助媒體
,
化靜為動,二是設置障礙,化靜為動
。
三是延時介入
,
化靜為動
。
效果非常不錯
。
三、
聯系實際,活用教材資源。
教育家葉圣
陶
說
:
“
教材只能作為教課的依據,要教
得
好,
使
學生受益,還要
靠
教師善于運用。
”
因此,我們在備課時必須根據學生和學校的實際
,
活用教材
。
結合學生實際。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教師必須了解學生已有知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對數學教材進行加工,選擇具有現實意義、富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
,
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
,
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過程中理解和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
結合本校實際
。各個學校教學設施不同,學生學習條件不同
,
學生所處的環境差異,造成了學生認識上的差異
、
接受事物能力的差異。因此,我們在使用教材時不能搞一刀切,不能不顧實際情況,全部照搬教材
,
而要根據本地的教學條件及學生情況,充分利用當地的各種教學資源,改造現有教材,合理使用教材
。
四、
合理重組
,
優化教材資源
。
教材雖然是最主要
、
最重要的課程資源。但教師在充分使用教材時,也可針對教材中的
某些
局限性
,
靈活的處理,大膽的改造
,
從而加大探索力度,提高思維難度,增加教學密度,提升教學效率,使教學資源更加優化,更好的為教學服務,為學生服務
。
課時內
重組。
我們在研究過程中發現,教材中有寫內容的編排并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生理發展特點,有時可能是高估了學生的水平。因此,我們在教學中經常嘗試對教材做
“
手術
”
,進行重新洗牌,以利于教學
。
單元
內
調整。
如教學
“
小數乘法
”,
揭示
因數和積的變化規律后,直接跳至
“
小數乘小數
”
的教學,而后讓學生自己研究
“
小數乘整數
”
、
“
整數乘小數
”
的算法。這樣重組教材,一方面有效防止了原來教材先教學
“
小數乘整數
”
、
“
整數乘小數
”
時給學生留下的小數點對齊的錯覺,克服了小數加減法帶來的負遷移
。
單元間整合
。分數乘除法應用題與百分數三種應用題
,
在意義上及
算
理上都是一致的,只是形式上不同,我們完全可以將他們合二為一,實現單元之間的內容整合
。
五、
適度開發
,
創新教材資源。
由于地域的差異、民族文化的差異、學生背景的不同,教材受篇幅的限制
,
不可能適合每一個學生。因此,在
使
用教材上,要求教師不僅要用好
、
用實,而且要用活
、
用
新
,要解放思想,大膽創新,顯現思維的層次性,教材題材內容的時代性、活動過程的探究性,學習方式的多樣性,學習空間的開放性
。
一位教師在教學百分數的應用時
,
用敏銳的數學眼光,及時
地
抓住北京申奧成功不久的有利時機,把申奧成功這個剛剛發生的學生熟悉的題材作為數學教學的活教材
,
并且題材的處理也非常得當。這樣
,
將本來很枯燥的百分數應用題的題材生活化,使學習材料具有豐富的現實背景,增加學生的信息量,提高了學生探索的積極性,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數學的魅力
。
總之,教學中我們既要基于教材,鉆研教材,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充分發掘教材所蘊含的教育因素,有效合理的使用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受教材的過度束縛。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利用廣泛的教學資源,活用教材,創新教材
,
靈活創意的使用教材,實現教材的再創造與二次開發。只有真正研讀教材,感悟教材,領會教材,才能把握教材,創造性的使用好教材
。
- 上一篇: 蕪湖北城實驗學校小學英語學法指導
- 下一篇: 教案必寫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