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學生”需要的是專業幫扶
6月12日上午,南京某小學門前,聚集了眾多該校學生家長,家長們集體“維權”,提出了給在三年級某班就讀的孩子調換班級,或者要求班上一調皮“熊孩子”退學的要求。而學校堅持,不拋棄不放棄幫助“熊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寶,自己的孩子正常學習環境被打亂,家長對此怨聲載道、集體“維權”,這在情感上可以理解。當然,對于“熊孩子”而言,他也有享受教育的權利,家長不能、老師不能,學校更不能將其一退了之。不拋棄不放棄幫助“熊孩子”是學校的職責所在,對“熊孩子”的寬容與理解,也充分體現了教育的情懷。
一方面要維護大部分孩子的切身利益,一方面又要保護“熊孩子”的受教育權,如何兼顧二者?事實上,大部分家長都是寬容的,他們不能容忍的是“熊孩子”對其他的孩子的傷害。如若“熊孩子”確實能夠“安分守己”,正常地融入班級生活,家長也不至于堅持清退。因而,對“熊孩子”實施專業的教育與幫扶,使其不良行為與習慣得到應有的糾正,才能讓問題得到根本解決。
現實中確實有少部分兒童與正常兒童不太一樣,這些差異主要表現在智力、感官能力、情緒和行為發展、身體或言語等方面。從這個“熊孩子”的行為表現來看,他具有攻擊性行為,多動,不能與其他學生建立和保持良好關系,對正常環境缺乏適當的情緒和行為反應。這些狀況不排除其存在情緒與行為障礙的可能。當然,最終的鑒別與認定需要專業的評估機構通過專業的篩查予以確定,在未檢測之前,不能妄加猜測。通過專業的界定,實施專業的教育,是理性的教育對策。
對部分兒童出現的情緒與行為異常情況,一些教師統統稱之為道德品質問題,這是不客觀的,更是不專業的。情緒與行為障礙兒童有其深刻的生理與心理原因,需要專業的教育方式,予以特殊的干預與糾正。只有從專業的角度實施教育,才能使其正常地融入普通孩子的生活。
一些發達國家,對于特殊孩子實施全納教育,采取巡回指導、資源中心、資源教室、合作學習等支持模式,通過專業人士對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的孩子進行個別化教育與幫扶。這樣的教育方式值得借鑒。期待學校以專業的眼光審視問題,努力讓每個“熊孩子”都能得到針對性的專業教育。
- 上一篇: 教育,是讓孩子懂得如何在不成功的人生隨遇而安
- 下一篇: 家長“越界”太多絕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