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越界”太多絕非好事
一早打開手機微信,家長群里一大串聊天記錄,無非就是今天要帶飯費去學校,媽媽們之間互相提醒。這個媽媽說:“哎呀,差點忘記了,謝謝提醒!”那個媽媽說:“怎么我們家孩子只字未提啊,還好有群里的媽媽提醒!”還有媽媽說:“多虧提醒啊!下次大家還要繼續互相提示哦!”這樣的對話記錄,我看了很煩。
這些媽媽們,越界太多了。幫孩子想得太多做得太多了,以至于在區區飯費這等小事上忽視了孩子的責任。已經七八歲的孩子了,每個月交飯費這樣的小事還讓媽媽操心:有些孩子回家后“只字未提”,仿佛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有些孩子老是忘記自己的事情,只當甩手掌柜。長大了如何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同樣是飯費一事,我兒子昨天一回家就告訴我了,我聽到“指令”后就馬上把錢給他了。他把錢放進每個月交飯費的指定信封中(這是我們的一貫做法,給每個東西指定一個容器,方便使用且不容易丟,用信封裝錢還避免手臟),再將信封放進書包的相應區域(方便查找、取用物品)。這件事在兩三分鐘之內就完成了,形成了“管理閉環”——八歲的小孩子不知道什么叫“管理閉環”,我把工作中用到的管理思想教給他,在實踐中讓他理解、領悟并形成習慣。
而在我們強化“管理閉環”習慣之前,孩子做事并不像這樣井井有條。比如,每次洗澡的時候,放衣服的衣柜、放褲子的衣柜、放襪子的衣柜大開著,像三個龐然大物張著大嘴,而衣服褲子襪子散落一地,毫無條理。人對秩序有與生俱來的喜好,當孩子嘗到了秩序感的甜頭以后,才欣欣然地接受并養成了“管理閉環”習慣。
飯費一事雖小,但也能考察孩子的責任感和秩序感。媽媽們完全可以不插手不代勞,讓孩子們自己負責自己做主。一開始可以幫助孩子們,比如給個小信封,讓他們知道飯費可以管理得如此井然有序;第一、二次協助督促一下孩子,讓他別忘記;就算是偶爾忘記,也一定不要給孩子送飯費去學校——讓他挨批一次,讓他知道自己的事情沒有做好是要承受懲罰、付出代價的。如此幾次之后,相信孩子們的責任感和秩序感會好很多。
- 上一篇: “問題學生”需要的是專業幫扶
- 下一篇: 讓兒子愛上閱讀,我做到了